首先说结论吧
作为能比较熟练的用也只会用Au的人,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作为一个业余混音是失败的
我认为并不然
我拿Au做的翻唱,给不懂这方面的朋友盲听对比,结论是我用Au做的跟别人用Cubase做的差不多
我拿Au做的混音工程,有时可能只有十几个轨道,或者就一轨伴奏、二轨人声、一轨混响的VOCALOID翻调作品,混出来给别人听,大部分的人听不出来有啥问题
社里的曲师听了我混的东西,评价能概括成一句话
人声NB
伴奏和人声融合的很好
等
似乎说明了啥
我英语老师告诉我一句话
请允许我加粗加大写出来
“不是你拿100块钱的笔考试就比1块钱的笔考得好”
当然,我给的盲听对象都是大部分普通人,请不要拿”从业人员能听出来区别”这种理由怼我
混音、编曲乃至所有专业音频工作者,他们的作品最终都是给普通人去听的。从这个意义上看,如果大部分普通人能喜欢,那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作品。难道不是吗?
好了,回到题主问题,我说一下我这几年用Au对比其他软件发现的一些问题,欢迎补充
看了可能就知道他差在哪。
Au只支持波形音频编辑,不支持midi序列,这意味着他除了混音混翻唱以外别无他用(当然,他和PR能完美结合,处理视频里的音频还是很舒服的)虽然我不会Cubase但是我知道Cubase功能全面。
Au对比Cubase有个特点是可以用Windows默认的MME和WASAPI设备类型,但是我觉得你都有往这方面发展的想法了,独立声卡肯定还是得有的。而Au在使用ASIO设备类型的时,有一定几率出现爆音卡麦/电平爆但无声音(CS6)、未勾选在后台释放ASIO驱动但切到后台声音卡顿(CC)的问题。这个问题要么不出现,出现了那么单次就不会消失。我不知道是不是个例
此外我群里还有一些人用CS6的时候出现“输入输出采样率不匹配,无法录音”的奇葩问题(注1:我认为,输入输出不匹配的话你可以提示选择依照哪个设备采样率来录音,而不是直接不让录音)(注2:只出现在MME设备类型,ASIO没这问题)
Au的插件管理很烂,非常烂!
虽然我不会Cubase,但我知道Cubase的插件列表是可以搜索和加星标的。Au从CS更新到CC2020,插件选择器一直没有改,还是那种各种插件混在一坨的乱状(VST,几乎只能按照厂牌分类),VST3的插件稍微好一点 ,但是也只能按种类和厂牌分类,整个插件选择界面翻页的时候跟WindowsXP那个开始菜单-全部程序一样,乱七八糟,翻页效率低。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,看来他们官方也没打算我们用Au做很大的工程。
此外Au和Cubase一样,64bit的程序就只能用64bit的插件,不像FL那样插件管理器自带转接桥,32/64通吃。虽然这不是啥大问题,但我认为32bit的一些绿色版小插件在初学者群体中,或者把宿主软件当机架开直播的用户还是有必要的。
顺带一提,Au自带的插件效果差强人意,由其是有些比如自带的去齿音,那特么啥玩意啊简直是,没用。但是呢,总体上这些自带插件给新手练习是够了。但如果是我混音 ,我几乎不用自带的插件。
刚才说了midi的问题,其实也有别的问题。如果你说他不支持dts那种也就算了,但是包括m4a这种学翻唱的人肯定会遇到的格式(全民k歌就这格式)他都不支持(保存)。这点不知道是m4a要付版权费,还是Adobe团队就是懒。当个吐槽吧。
此外Au自带的mp3编码器是我听过效果最烂的mp3编码器,没有之一。我平时都是导wav,然后自己拿LAME转mp3给朋友听。
补一句废话,外观好不好看我就不拿出来说了,要我说Au还是很漂亮的,起码比Cubase好看。这是我个人意见
1,波形编辑器
波形视图并不能像Cool Edit那样随意移动,只能横向纵向缩放。虽然这点大部分不是问题,但是观察大动态音频的时候,可能这会导致一些麻烦(话说Au是收购的CE,那为毛把这个实用的功能砍了,你加个开关都好啊)
单文件波形编辑界面
声道越多,我说的这个问题越明显
2,多轨编辑器
第一个,反人类的时间轴(重点!!!)
Cubase甚至FL Studio,他们多轨界面(FL指编排窗)的时间轴都有一个特点。
编辑器顶端是主时间轴,主时间轴下面会随着时间轴的刻度,自动画出一根根的垂线。
请看右边的编排窗口,顶端是时间轴,时间轴下顺着刻度有一条条垂线,且垂线的精细度可以调整。很方便下面的轨道对速度。
反观Au的多轨编辑器,时间轴下面干干净净,啥也没有
啥也没有!!
我每次对速度还得自己先测歌曲拍号,对齐歌曲与节拍器,自己打标记,再才能更准确地对速度。
图中一条条白色垂线是我自己对速度打下的标记。标记打多了还容易导致一卡一卡的。
第二个,反人类的包络线设置
在多轨界面,你能看到每个音块有2个包络线,其中黄色的是音量,蓝色的是声相,这个没得说,挺方便的
但是关于音轨的包络线就很反人类了
音轨的包络线默认折叠,而且只能出现在该轨道的底部。
这样也就算了,包络线的缩放只能跟着轨道缩放来缩放。
这么说可能有点干,看图吧
”读取”左边那个按钮展开以后才能显示包络
而包络线的纵轴(图中双箭头位置)并不能单独调整,想缩放必须整个轨道跟着拉。
导致调包络的时候要把他拉的很长
很占空间
而且就算是总音轨(总线轨,需要普通音轨发送音频进去的那种轨道,Au叫总音轨)这种没法直接存放音频块的轨道
包络线明明可以直接放在轨道上
他还是那样的隐藏着,打开以后还是得跟着轨道一起缩放
你特么上面都是空的没用啊!!把包络线直接放在轨道上他不香吗??
对了,还有波形下自带的手动音高修正效果器。
别家修音高都是图示的。
他修音高居然也是关键帧形式的
好在下面会给个标准音铺底的对比图让你知道你被修到哪个音高了。
但是用着确实不爽
别的小问题要么我没发现,要么我觉得可以忍,先不说了
我想睡觉
软件稳定性问题
虽然Au只针对波形音频,相比Cubase那种全能或者PR这种视频剪辑软件任务是轻松很多的。
32位的CS6内存占到3GB左右就卡的不要不要的,几乎不能用。随时有崩溃的可能。
64位的CC(我用的是CC2019)虽然不至于3GB就卡死。但是如果你要同时打开的文件多了,或者你在剪辑大型PR项目的音频,内存猛涨的同时软件也还是一卡一卡的。倒是不至于像CS6直接闪退,但是可能会白屏(Windows 程序无响应自动变灰)卡很久,但是卡一阵子就回来了。可能说不上不稳定,但是文件一多就卡白屏的问题还是感觉怪怪的 。
崩溃的时候不会自动保存数据,只能看你首选项里面设置了多久自动保存一次恢复数据。默认是10分钟,我被他弄怕了,我改的2分钟保存一次。
打开视频问题
Au一直可以打开常见格式视频的音频,但是不提供把音频替换到视频的功能。
可能是为了联动你用PR吧。不予置评好了。
别的问题,要么我一时没想到,要么我觉得可以忍受,以后如果有时间我慢慢补
综上所述,Au有这么多不友好的设计,那他有没有啥优点?
优点还是有的
- 软件安装极其方便(甚至有绿色版这种玩意)
- 虽然少部分反人类,但界面总体简洁友好
- 配置要求极低,没有独立声卡也能用MME设备完成录制和混音工作。
- 容易上手,简单操作很快能学会。(虽然有些操作相比其他软件会麻烦很多,但我这里说的是简单操作、基础操作。)
- 波形编辑器可自由控制的频谱图显示。
- 可在频谱图中直接应用修复工具,去除喷麦、口水声等。
- 多轨界面一目了然。没有啥拐弯抹角或者难懂的设置。
- 自带的简单修复工具能满足常规问题的修复。
- 能和PR完美联动。
- 我认为他界面漂亮。
- 等等。
一段话总结:
Au是一个非常适合 新手的,或者懒得学/没时间学Cubase这类功能全面软件的,或者电脑没那么多音频设备(如声卡话筒等)的初学者的,或者只需要简单处理音频的人(比如:裁剪,降噪,拼接等)的软件。
相比Cubase等,他没有足够的竞争力与之抗衡,这是肯定的。还有我已经说出来的,甚至是更多我没有说出来但是有人发现了的各种问题。
但这并不代表他在民用级专业软件中毫无价值。
不是你拿一百块钱的笔考试就比1块钱的笔考得好
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好它,我们还是能做出很不错的作品。
举例说明:FL Studio在国内名声似乎并不那么好。但《野狼disco》这首火遍全国的歌就是用FL编的。这也证明了我这句话。
让我们一起加油吧!
附:我的设备配置信息。防止有些人说是我配置不好引起的问题
电脑配置:
AMD R5-2600 Six-Core Processor
MSI B450M MORTAR
Kingston HyperX DDR4-2400 32GB
GIGABYTE AROUS 1070Ti 8GB
音频设备:
YAMAHA UR22c (以USB3.0模式接入主机后面板)
Audio-Techina AT2035
SHURE SM58
Audio-Techina ATH-M50x